分享王云菲小姐(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renefayewang) 對於之前一篇文章「排名很重要嗎?」 的回應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學歷、名校在過去的確很重要,可是現在會是越來越淘汰的概念。可是就像性別平等一樣,在現在這些慢慢被淘汰的過程當中,還是有許多是殘留在社會中和某些人的思想裡的。
以名校來評鑑一個人的價值在人類歷史上其實時間也沒有很長,頂多兩三百年。為什麼不可能在這個世紀再次轉變?
但當我們從二十世紀的 Information Era 進化到二十一世紀的 Conceptual Era,所謂名校文憑的價值會越來越低。
二十世紀時,名校文憑有價值因為去好大學你能得到兩個東西:
1. 知識
2. 人脈
這兩點的確非常重要。
但網路,特別是在過去這五到十年,徹底改寫了這個 formula。於是我們現在處於教育歷史的一個轉折點。以前排名大學是你得到精英知識的唯一管道,但現在常春藤的 MIT 麻省理工學院百分百的課程都能夠免費在網上修。你若做了所有的考試和功課,一樣有學分--全部免費。而史丹佛也是出名提供最多網上課程的名校,而其他大學也都在急著跟進。
除了所謂傳統名校,網路也提供很多其他高品質的課程,比如 Coursera, Udemy 這些大網站,更不要提許多 information product 資訊產品 (賣網上影片、audio 課程)。
於是精英大學的畢業生不再是唯一有這些精英知識的人。泛泛大眾,只有願意讀、只要有心,不必 jump through the 考試 hoops,也能取得同樣的知識。
於是大學第一點的知識就被取代了。大學不再是唯一取得精英知識的地方。反而變成次等的地方。因為大學是一個 institution,有它bureaucratic之處,運作、輸入最新資訊和教材一定慢過網路。
另外,真正教得好的教師現在有網路做為新的管道可以更快教學、reach 更 多能受益的學生/顧客,並可以賺更多錢。他本來只能教住在那個城市、去那個大學的學生,數量有限,而現在可以接觸到全世界的人,也提高利潤。當他可以一個課程賣區區$70美金 (便宜過名牌大學課程許多),而因為買的學生加倍幾個月之內賺幾百萬美金時,他為什麼要把最好的教材讓給大學用?
第二點是人脈。
網路以及 "更平的世界" 一樣在改寫歷史。以前只有去哈佛、哥倫比亞大學才能提高認識哈佛、哥倫比亞大學精英的可能性。而現在一上網,透過臉書的 mastermind groups 就能遇到許多高層次思想家。只要你也是高層次思想家,並能提供高價值,新的朋友很願意與你結識,擴展人脈也很容易。
而由於 飛行變得比上個世紀要容易很多,要到各地參加會議也很容易,擴張人脈也快很多。常常在這些場所碰到談得來的朋友,各自回家後繼續透過 skype video 連絡、繼續建立關係。去一個會議把幾十個新的高實力朋友加入人脈網很快。這些人沒有人在乎你是哪個大學畢業的。
空有學歷、沒有實力的人反而是問題。
舉個小故事。我最近去的一個 business 會議,有全世界各地的人參加。在早餐 networking 時,我跟兩個朋友在聊天,這是對夫妻,一個耶魯畢業,另一個紐約大學博士,突然有個中年女人打斷我們的談話,問我朋友是不是耶魯畢業的?因為看到她穿耶魯大名的t-shirt,她說她先生是耶魯畢業的。然後接下來那也是耶魯畢業女人的話都是繞著耶魯轉,透過耶魯拉關係,完全沒有討論任何有意義、內涵的東西。我兩個朋友的態度就是整個冷得要命,我還友善一點因為真的太尷尬了搞得我很不舒服。這個女的用很尷尬的方法要了他們的聯絡方式 (她的social intelligence 社交IQ真的不大高) 就很尷尬的走了。她走後那耶魯畢業的朋友很受不了的說: "我最討厭這種人。"
或許在二十年前她這一招很有用,但在一個劇變的時代裡,排名高的大學學歷是一個被逐漸淘汰的概念。不是說它不再有價值,而是新時代的新環境製造了其它更高價值、並 ROI (Return on Investment 投資報酬率) 更高的產物,於是有了 Diploma Inflation 文憑通貨膨脹的結果,導致在比較之下,這些有名大學的價值會顯得越來越低。